【1920s·玳瑁发卡】
98岁的周奶奶梳妆台里珍藏着她母亲结婚时的发卡。这件传了三代的饰品见证过租界风云,如今别在她孙女的智能旗袍上,与LED滚边形成奇妙对话。
【1940s·手绣帕】
退休教师周阿姨的手帕上绣着"上海小姐"字样,这是她参加1952年纺织厂文艺比赛所得。现在她用这块帕子擦拭孙女的VR眼镜,帕角还保留着当年的口红印。
【1960s·语录本】
周女士的红色塑封语录本里夹着知青时期的照片。2025年,她把电子版存进智能怀表,表盖内侧刻着"广阔天地大有作为"。
上海龙凤419贵族 【1980s·股票认购证】
周姐的鳄鱼皮钱包里永远放着那张改变命运的认购证。如今她的数字钱包显示着实时股价,但锁屏画面仍是当年排队买证的老照片。
【1990s·BP机】
创业成功的林总把人生第一部通讯工具做成袖扣。这个汉显BP机造型的饰品,与她手腕上的全息投影商务终端形成鲜明对比。
【2000s·数码相机】
摄影记者阿May的初代数码相机成了项链吊坠。取景器里保存着2002年APEC烟花秀,与她现在用的8K全景摄像机隔空呼应。
上海品茶网 【2010s·地铁卡】
设计师Lisa将消磁的交通卡改造成耳环。卡片上磨损的"世博专线"字样,与她手机里长三角地铁一码通形成时代对照。
【2020s·防疫徽章】
护士小周的钥匙扣上挂着"抗疫先锋"徽章。这个2022年的纪念品旁边,是2025年最新款的多病毒快速检测仪。
【2025·智能手环】
上海娱乐联盟 程序员Anna的定制手环能显示黄浦江水质数据。表带图案是她外婆最爱的凤穿牡丹,系统语音却用着最前沿的AI声线。
【元宇宙·数字旗袍】
艺术家陈小姐的数字衣柜收藏着百件虚拟旗袍。她最新作品"区块链旗袍"的纹样,来自曾祖母1930年代的裁缝笔记。
【记忆·外滩明信片】
导游王姐的智能明信片能播放不同年代的外滩影像。她总在背面手写相同的寄语:"在此处看见未来"。
【未来·种子胶囊】
环保志愿者小林随身携带濒危植物种子库。这个生物胶囊与她手机里的气候预测APP共同构建着绿色上海的蓝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