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首席科技记者 周明 上海报道)早晨8点,松江G60脑智科创基地的科研人员正与杭州之江实验室进行视频会议;同一时刻,来自合肥的量子通信设备组件正通过专门物流通道运往张江科学城——这些日常场景,勾勒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日益紧密的创新网络。
■ 建设成效速览
1. 核心指标:
- 研发投入强度达3.8%
- 技术合同交易额破万亿
- 高新技术企业超4万家
2. 空间布局:
- 上海:原始创新策源地
- 苏州/合肥:产业转化枢纽
- 杭州/嘉兴:数字创新高地
■ 三大创新机制
【要素流通】
- 突破性政策:
▸ 科技仪器共享平台
▸ 创新券跨省通用
- 典型案例:
爱上海419论坛 ▸ 生物样品快速通关
▸ 人才评价互认
【产业链条】
1. 重点产业集群:
- 集成电路"设计-制造-封装"全链
- 生物医药"研发-临床-生产"体系
2. 创新模式:
- 跨区域创新联合体
- 产业链"链长制"
(转第三版)
【生态构建】
1. 服务平台:
-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
- 科技金融示范区
2. 基础设施:
上海品茶网 -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
- 交叉研究平台
■ 上海核心作用
1. 辐射带动:
- 技术溢出项目超1200个
- 联合实验室83家
2. 制度创新:
- 首推"科技创新自由区"
- 试点跨境数据流动
■ 挑战与对策
1. 现存问题:
- 同质化竞争苗头
- 成果转化率待提升
2. 解决方案:
- 建立差异化评价体系
上海花千坊龙凤 - 完善中试基地网络
■ 国际对标
1. 硅谷经验:
- 风险投资机制借鉴
2. 东京湾区:
- 产学研结合启示
■ 未来展望
1. 2025目标:
- 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
- 突破"卡脖子"技术30项
2. 2035愿景:
- 建成全球科创核心枢纽
- 培育诺奖级成果
(全文共3960字)